[高检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此次新闻发布会将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进展和成效,发布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09:45:00
[李雪慧]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的发布会是“迎两会·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10:00:00
[李雪慧] 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先生;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先生,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先生,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王光月先生。10:00:19
[李雪慧] 今天的发布会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进展和成效;二是发布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三是回答记者提问。10:00:46
[李雪慧] “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切实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日常履职,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10:01:08
[李雪慧]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苗生明副检察长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进展和成效。10:01:45
[苗生明]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检察工作的关心支持!刑事检察全过程参与、全流程监督刑事诉讼,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中国特色刑事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追诉犯罪、维护稳定、保障人权、守护公正的重要力量。10:02:14
[苗生明]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把刑事检察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推进和深化,深刻把握大局大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履行刑事检察职能,更好服务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事指控体系,切实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10:02:37
[苗生明] 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审查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3.4万人,批准逮捕66.9万人;受理审查起诉203万人,提起公诉146.7万人。起诉严重暴力犯罪占比从十年前的7%降至3.7%,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续写中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奇迹,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10:03:40
[苗生明]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进展和成效。10:04:38
[苗生明] 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坚定捍卫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处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最高检指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杨某渊分裂国家案、李某贺煽动分裂国家案等重大危安案件,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与最高法、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等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有关犯罪,形成有力震慑。依法从严惩处“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犯罪。坚决落实好检察环节反恐工作责任,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办理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协作配合机制,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坚决维护国防安全,军地持续深入联合开展“守护戎装”等专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10:05:18
[苗生明] 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刑事检察处在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刑事检察“刀把子”功能,坚持严的震慑毫不动摇,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惩治“一杀多人”特别是报复社会的重大恶性犯罪、极端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最高检对广东珠海樊某秋驾车撞人案、江苏无锡徐某金持刀行凶案等重大恶性案件第一时间挂牌督办、派员指导,对二犯已依法执行死刑,及时有力震慑犯罪,安定人心。健全个案总结和类案分析机制,对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恶性犯罪案件进行回溯分析,深挖案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研究防治对策。依法核准追诉发案超过二十年的命案300余人,让正义虽久必至、虽远必达。积极参与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10:06:13
[苗生明] 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打早打小、打准打实,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黑涉恶犯罪9867人。挂牌督办四川姜某等人涉黑案等5件重大涉黑涉恶案件。部署开展涉农村黑恶犯罪、涉工程建设领域黑恶犯罪等专项调研和类案指导,建立全国常态化扫黑除恶专家人才库。10:07:52
[苗生明] 从严打击毒品犯罪,2024年1至11月,起诉毒品犯罪4.8万人,加强对新型毒品犯罪研究指导,对湖北省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杨某辉等人涉毒案,最高检依法监督对案件再审,法院审理后对被告人所犯罪名由非法经营罪改判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对杨某辉等二犯加重了刑罚,纠正了错误裁判。10:08:45
[苗生明] 积极参与打击跨境赌博犯罪专项工作,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有力惩治重大跨境赌博犯罪,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某职校学生赴境外赌博网站工作等案件。10:09:20
[苗生明] 守护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的“钱袋子”,会同国家医保局等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与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印发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全年起诉医保诈骗犯罪4700余人。10:09:39
[苗生明] 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召开检察机关落实“十一号检察建议”座谈会,协同民政部推进养老机构安全问题治理,共同构筑安全和谐的养老环境。10:10:13
[苗生明] 加大对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分类分地区强化对危险作业犯罪类案指导,协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持续落实“八号检察建议”,对重点行业及物品、重点场所及地区的安全生产隐患开展排查整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促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10:10:31
[苗生明] 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针对办理污染环境案件中取证能力不强、证据采信争议等问题,牵头与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2万人,以最严密法治保障绿色发展。10:11:03
[苗生明] 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犯罪治理。检察机关坚持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并举,依法从严与依法从宽并重,在司法办案中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轻微犯罪有从重处罚情节、主观恶性大的,依法从严,严重犯罪有从宽情节的也依法认定,坚持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10:11:37
[苗生明] 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刑事办案始终,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通过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实质性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1至11月,85%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认罪认罚,认罪认罚案件提出量刑建议122.6万人,法院采纳量刑建议118.5万人,采纳率96.8%,若刨除审判阶段调整量刑建议数,采纳率85.4%,认罪认罚案件上诉率3%,较非认罪认罚案件低34.8个百分点。10:12:18
[苗生明] 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严格落实醉驾新规,统一执法司法尺度,深化醉驾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1至11月,共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犯罪30.3万人,同比下降42.3%;依法起诉25.5万人,同比下降16.8%,为常见多发轻微犯罪治理积累经验、提供范式。10:13:23
[苗生明] 依法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助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保障。检察机关既坚持高质效办案,又狠抓高质效监督,2024年1至11月,共立案监督9.2万件,纠正侦查活动违法31.1万件,纠正漏捕、漏诉6.2万件。10:14:04
[苗生明] 加强对刑事申诉、抗诉案件的审查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6000余件,对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9000余件。坚决纠正和防止冤错案件,对甘肃省检察院提请抗诉的马某林抢劫案,向最高法提出抗诉后,最高法指令甘肃省高级法院再审。2024年12月13日,甘肃省高级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对马某林由盗窃罪改判抢劫罪,由有期徒刑十年改判死缓,并限制减刑。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最高检对山西、内蒙古、重庆、甘肃、安徽相关看守所开展跨省交叉巡回检察。组织对河北、山东、河南、广东、云南、海南相关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就罪犯交付执行、教育改造等问题开展专项巡回检察。经过连续四年的努力,最高检统一组织的、对监狱和看守所的跨省交叉巡回检察,实现省份“全覆盖”。加强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强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2024年1至11月提出纠正意见600余件。加强财产刑执行监督,推动执行2800余件。对社区矫正的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和易发频发问题开展监督,监督收监执行3100余人。10:14:51
[苗生明] 去年11月,最高检组织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应勇检察长出席并讲话。会议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征程刑事检察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检察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刑事检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后不久,在最高检党组领导下,成立了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各省级院也陆续成立刑检工作指导小组,着力加强对刑事检察全局性、协同性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统筹协调,以更好促进刑事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10:17:14
[苗生明] 新的一年,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协同其他政法机关一道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为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10:18:20
[李雪慧] 谢谢苗检。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案例全文已经印发给大家了,下面请侯亚辉厅长简要介绍这批典型案例的情况。10:18:54
[侯亚辉] 各位记者朋友,过去一年,检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将平安中国建设落实到履职全过程各环节,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主要从扫黑除恶、醉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追诉犯罪职责以及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等诉讼监督职能两个维度介绍检察机关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做法、成效。下面,我逐一介绍案例基本情况。10:19:07
[侯亚辉] 案例一:刘某燕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检察机关在办理普通犯罪案件中发现涉黑犯罪线索,通过串并审查7件关联案件、关联事实和关联人员,进一步明确该组织可能具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在提前介入侦查和退回补充侦查等办案活动中,引导公安机关深挖彻查,检警合力攻坚查清涉黑犯罪事实42起、违法事实10余起,依法追诉漏罪、漏犯,确保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打准打实,切实做到“是黑恶一个不漏”,保持严惩黑恶势力高压态势。10:20:27
[侯亚辉] 案例二:贾某坤危险驾驶案。被告人贾某坤吃完年夜饭后无证、酒后驾驶小型汽车,造成6人受伤的交通事故。为准确定性,检察官实地走访案发地,驾车模拟被告人行进路线,查清案发时段该路线车流量、人流量等情况,依法准确认定为危险驾驶罪。对具有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造成他人受伤的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等从重处理情节的案件,依法以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并从严提出量刑建议,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10:21:26
[侯亚辉] 案例三:易某华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这是全国首例打击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罪名,没有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供借鉴。该案的成功办理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为以后此类案件办理提供了指导。同时,通过本案办理有力惩治犯罪,充分发挥刑事司法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积极作用,以高质效办案筑牢生物安全屏障。10:22:31
[侯亚辉] 案例四:马某林抢劫抗诉案。该案系党的二十大后最高检决定抗诉的首个重罪案件,作为“零口供”、无目击证人的疑难复杂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查清案件事实,检察官认真审阅全部卷宗、组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马某林作案路线、先后两次提讯马某林、调取第三人不在场新证据、协调有关部门重新现场勘验、侦查实验、定位检测,取得关键证据,排除案件疑点,提出原判错误应予纠正的意见。最终,马某林由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改判为犯抢劫罪被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体现了检察机关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的职能作用。10:23:26
[侯亚辉] 案例五:社区矫正对象幸某重大立功减刑监督案。幸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跳入水中勇救落水老人,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检察机关通过媒体报道得知后,及时走访社矫机构、相关部门以确认幸某身份,全面核实调查事实经过,在依法论证幸某见义勇为行为构成重大立功后,建议社区矫正机构依法提请减刑申请,幸某有期徒刑缩减三个月,缓刑考验期缩减三个月,依法维护了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10:24:34
[李雪慧]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10:25:38
[人民公安报] 自2023年12月“两高两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来,该《意见》的适用成效如何?进一步统一优化执法司法标准后,带来哪些变化?10:25:50
[苗生明] “两高两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是巩固十多年醉驾治理经验和成效,推动我国醉驾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党领导政法工作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标志性事件,为其他常见多发轻微犯罪治理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式。2024年,在中央政法委组织领导下,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力做好《意见》实施工作。10:26:27
[苗生明] 总体上看,《意见》实施顺利,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见》出台统一了全国醉驾案件执法司法标准,有力维护了法治统一。各级检察机关严格遵循《意见》明确的标准办理醉驾案件,同时监督加强醉驾案件执法司法,有力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和法律权威。根据新的入罪标准,2024年1至11月,危险驾驶罪立案数大幅下降,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犯罪30.3万人,同比下降42.3%。10:27:51
[苗生明] 二是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醉驾案件处罚更加均衡,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按照《意见》规定,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100毫升,没有《意见》规定的十五种从重情节的,不再按照犯罪处理,同时也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醉驾行为人依法予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行政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的处罚。《意见》出台后,进入司法环节的犯罪案件大幅减少,但是检察机关从严把握不起诉标准,从严提出缓刑量刑建议,法院判处实刑率上升至63%,刑事处罚力度加重。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危险驾驶案件25.5万人,同比下降16.8%。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作出不起诉3万余人,不起诉率约为10%,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10:29:01
[苗生明] 三是行刑衔接更加顺畅,醉驾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检察机关对作出不起诉案件,依法移送行政机关,予以行政处罚。全年检察机关对醉驾案件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1万余人。同时,检察机关落实《意见》规定的加强普法宣传、源头预防等要求,会同其他执法机关加强醉驾综合治理,全年醉驾案件发案量下降、涉酒驾醉驾亡人事故量下降,进一步巩固提升醉驾治理成效,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10:30:5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 2024年,最高检多次强调,对重大恶性犯罪、极端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坚决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惩治。请您介绍一下,重大犯罪检察厅在依法惩治和预防极端恶性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10:33:42
[元明] 对重大恶性案件办理,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做好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工作,依法从重从严从快追究刑事责任,有力震慑犯罪,切实履行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的检察职责,全力守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10:34:44
[元明] 一是强化指导督办。对广东珠海樊某秋驾车撞人案、江苏无锡徐某金持刀行凶案等重大恶性案件第一时间挂牌督办、派员指导,在法定期限内加快诉讼进程,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办理案件,及时有力震慑犯罪,回应社会关切。健全个案总结和类案分析机制,对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恶性犯罪案件进行回溯分析,深挖案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研究防治对策,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10:35:30
[元明] 二是依法加快在办案件进度。组织梳理在办重大恶性案件,指导下级院在法定诉讼期限内研究加快推进相关案件办理,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判。10:36:27
[元明] 三是针对办案实践中常见的问题,研究制定“无尸命案”证据审查分析指引、“陈年命案”证据审查分析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编发核准追诉、无尸命案等典型案例,切实提高恶性案件办理质效。10:37:09
[元明] 四是加强涉检环节风险隐患排查、源头防控。扎实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强风险源头防控,严防极端案件发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10:37:21
[中新社] 老百姓对高墙内的司法公正高度关注。今年,检察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强化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服务保障平安中国建设?10:37:47
[王光月] 2025年,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最高检党组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促进检察监督和监管执法工作共同提升,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平安中国建设。10:38:18
[王光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参与“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安全防范检察,督促监狱、看守所、强制医疗机构等落实安全防控措施,促进监管秩序安全稳定。针对日常监督、巡回检察等工作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促进综合治理。10:38:47
[王光月]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派驻检察室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明确建设标准,采取交流轮岗等方式,提高派驻检察人员素能。持续开展罪犯交付执行、教育改造等方面的专项巡回检察。选取部分监狱、看守所,对违规“捎买带”、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专项巡回检察。收集和提取相关数据,统筹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提升运用数据发现监督线索的能力。10:39:25
[王光月] 三是提升监督质效。依法监督推动“减假暂”规范适用,积极开展检察听证,充分发挥减刑假释制度激励罪犯教育改造作用。严格执行“两高两部”《关于规范判处监禁刑罚罪犯交付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依法监督看守所、监狱收押、收监工作。加强社区矫正监督,推动跨区域协作,及时纠正脱管漏管,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守法守规。10:40:20
[中国妇女报] 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在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等方面有着怎样的举措和进展?10:40:56
[侯亚辉]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有关常态化扫黑除恶决策部署,按照“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打准打实”总体要求,密切与其他政法单位协作配合,聚焦惩治突出黑恶犯罪,切实加强法律监督,深入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扫黑除恶的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10:41:33
[侯亚辉] 主要举措包括:一是聚焦案件办理,保持依法惩治高压态势。2024年1至11月,起诉涉黑恶犯罪9867人,最高检挂牌督办全国重大涉黑涉恶案件5件。10:42:21
[侯亚辉] 二是做实统一分级把关制度,坚持“不漏不凑”。进一步完善省级检察院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统一把关、市级检察院对其他涉恶案件统一把关机制,全年各级检察机关改变移送涉黑定性案件50余件,追加认定涉黑案件6件,改变移送涉恶定性案件410余件。10:42:41
[侯亚辉] 三是强化法律监督,确保黑恶案件办理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全年对涉黑涉恶案件监督立案150余人,监督撤案40余人,纠正漏捕180余人,纠正遗漏同案犯1180余人,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等监督文书1200余件,就涉黑涉恶案件提出再审抗诉7件。10:43:38
[侯亚辉]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共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130余件,采纳率99%。加强常态化扫黑除恶人才培养,建立190人组成的扫黑除恶专家人才库,编发2批9件涉黑涉恶案件典型案例,发挥案例指导与警示教育作用。10:44:15
[红星新闻] 安全生产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和根本利益的大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依法履职,为护航安全生产,提供司法保障?10:44:55
[元明] 近年来,安全生产总体形势较好,但危害安全生产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在依法准确打击犯罪的同时,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10:45:26
[元明] 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依法惩治危害安全生产犯罪。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处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犯罪,起诉危害生产安全类犯罪4700余人,同比上升14.2%。10:46:16
[元明] 二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亡人事故”立案监督工作。指导各地依法开展监督立案、撤案,清理清查“挂案”等,督促移送线索,将监督范围从安全生产领域“亡人事故”立案监督的“点”向危害生产安全刑事犯罪的“面”辐射延伸。各级检察机关与同级行政执法机关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亡人事故通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10:46:31
[元明] 三是延伸监督职能助推社会治理。组织召开全国重罪检察维护安全生产座谈会,指导各地依法惩处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同时结合落实“八号检察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探索完善检察机关参与事故调查的方式方法,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安全事故调查检察官制度。10:47:14
[人民政协报] 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强调,要依法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进一步提升监督质量,树立监督公信。请问,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在加强刑事诉讼监督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10:47:48
[侯亚辉] 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既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又依法监督、规范监督,依法强化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等基本职能,着力提升监督质效,进一步树立监督公信,取得了积极进展。10:48:36
[侯亚辉] 一是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规范》并加强落实,持续推动全国侦监协作办公室接入检察工作网等工作。10:49:13
[侯亚辉] 二是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印发以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为主题的第五十三批指导性案例,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例评选活动,覆盖监督立案、两法衔接、纠正漏捕漏诉、纠正侦查取证违法等不同监督类型,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办好监督案件。组织召开刑事抗诉工作经验交流会。建立健全“统一牵头、专人研究、类案指导、条线指导和个案指导相结合”的刑事审判监督业务指导机制,依法纠正冤错案件,维护司法公正。10:49:33
[侯亚辉] 三是加强刑事裁判结果监督。运用好抗诉这一主要监督方式,聚焦定罪明显不当、量刑严重失衡等问题,健全上下联动抗诉工作机制,跟进监督、接续监督,以监督韧劲增强监督实效。10:50:41
[侯亚辉] 四是探索创新监督手段。部署推动数字刑检工作,组织开展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汇报演示,在全国重点推广25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北京、辽宁、江苏等8个省(市)确定28个市级院及下辖基层院作为数字刑检重点推进示范地区,不断提升检察官发现侦查违法、规范开展监督的能力水平。在统筹指导刑事审判监督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试点基础上,梳理、提炼出监督规则122项,指导各地利用大数据赋能,更好地开展刑事审判监督工作。10:51:09
[北京青年报] 去年,大检察官研讨班、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完善“派驻+巡回+科技”刑事执行监督机制。“派驻+巡回+科技”也被纳入“2024年度十大刑事检察热词”。请问,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在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10:52:25
[王光月] 最高检党组强调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的监督机制,这是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有效工作抓手。2024年,检察机关深刻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最高检党组提出的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着力推进刑事执行检察工作。10:52:49
[王光月] 一是持续加强派驻检察工作。依法加强对监狱刑罚执行、狱政管理和看守所收押、出所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完善派驻检察室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共同维护监管秩序安全稳定。聚焦“减假暂”监督办案业务,认真执行“两高两部”《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等文件,不断提升监督办案质效。10:53:23
[王光月] 二是高质效推进巡回检察。最高检统一组织的、对监狱和看守所的跨省交叉巡回检察,实现省份“全覆盖”。还在河北等6省的相关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开展专项巡回检察,取得良好实效。10:54:07
[王光月]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积极落实“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要求,联合最高检技术信息中心,研发监狱检察法律监督模型,在天津等地试点应用。目前,有多个刑事执行监督模型被纳入最高检大数据管理平台,供各地使用。10:54:37
[李雪慧] 因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10:55:05
[李雪慧]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全国检察机关将依法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以高质效的检察履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更大检察贡献。10:55:20
[李雪慧]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10:55:36
[高检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关注。10: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