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余某、徐某等6名中老年劳动者受雇于某房产项目从事保洁工作。工程结束后,雇主陈某虽出具欠薪条,却以各种理由拖欠1.8万元工资。一年多来,他们辗转于雇主、劳动监察部门之间,但诉求始终未果。面对这一场持续一年的“讨薪马拉松” ,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德兴市人民检察院。
了解情况后,德兴市人民检察院依托“检察+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协同机制,迅速与市总工会成立专班,检察干警与工会干部联合约谈陈某某,释法说理督促履行义务,调解未果后,检察官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工会同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6名劳动者固定证据、撰写诉状。检、法、工会三方齐聚法庭,跑出维权“加速度”,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检察官持续跟踪回访,确保执行到位。
该院以该起案件为切入点,针对可能存在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依托“检察+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室,调取了近三年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落实情况,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部分工程项目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缴纳不到位,随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讼程序,向有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书,建议依法处理未存储保函项目和建立定期清查机制,同时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推动行业治理。
这起案件是基层劳动者维权困境的缩影,也是法治化治理欠薪的范本。“检察支持起诉+工会法律援助+法院诉前调解”模式,打破部门壁垒,降低维权成本;针对中老年劳动者法律意识弱、取证难等问题,司法机关主动介入,补齐维权短板;将矛盾化解在诉前,避免“讨薪难”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防线。
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滴汗水都应被珍惜。该院这起“小案”的圆满解决,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当法治力量与社会协同“双向奔赴”,劳动者的“薪”安之路必将更加温暖光明。